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 第55节 (第4/5页)
头高了才开始翻,下午四五点就不用再翻了。 要知道秋收的时候不是按点下班,事实上晒谷场是一十四小时不离人的。 大多数社员在秋收时都做到了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但大家都是开心的。 因为等粮食进谷仓,就可以分配了。 等作物打完场晾干收进谷仓后就知道总产量,也就可以算出每家每户每人所得多少。 比如黄豆,晒干进仓后要留出明年的种子、需要上交的公粮、大小河工的水利粮等,剩余部分才能进行分配。 除了粮食以外,生产队有副业营收的也会算在一起进行分配,比如许问放的羊,年底卖完小羊的钱也会统一分配。 分配前要先开会商议分配方案,在桃源生产大队一般都是人七工三分配方案偶尔也会是人六工四方案。 许问过来很久才弄明白这人七工三的分配方案什么意思。 比如桃源生产队生产了十斤小麦,其中七斤按照生产队的人头分配下去当口粮,剩下的三斤才按工分分配。 按人头分好理解,这个按工分分就有点麻烦,前前后后要折腾半月。 首先记工员得把所有社员的出工统计汇总交给会计,会计算出全队一共出了多少工分后张贴在生产队的公告牌上供社员们查缺补漏。 人工统计,难免有错漏。 社员们可以根据自己记的工分来核对,有错漏的去找记工员,记工员再去会计那里更正。 等到全部社员的工分都核实无误之后,会计才能开始算一个工多少钱。 一个工是指十公分。一般一个壮劳力比如许闻,许秋石是十公分。其他的分值不等。 像朱美珍她们干一天也许是八分也许九分,偶尔收秋忙也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