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两份文书 (第5/6页)
匣子随之开启,朱载壡从匣内取出折子。 下意识地,朱载壡看了眼贴在折子右上角的一张白纸。 白纸之上,赫然写着两行字,臣六月五日至六月十五日福建诸事项具情启奏,顺之进。 这些密折,朱载壡都需要自己亲自去读。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如今拥有向自己递交密折的人没有几个,唐顺之算一个,戚继光算一个,郑晓算一个,最近的朱纨也能算一个。 而且大多是半个月或者十天一份,所以工作量倒不是很大,每份都是由朱载壡亲自拆封并且处理的。 朱载壡一边想着,一边手下不停,直接撕开白纸,打开折子之后,便轻读起了折子中的内容。 “这折子里的内容很多,都是最近发生在福建的各种事项,但是最令朱载壡注意的是番薯的事。 “百姓主动要求??” 当朱载壡读到这点之后,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若是自己没有记错的话,之前五月份的折子里,这唐顺之不是还说推广困难吗?不单单官府兴趣缺缺,就连百姓农人们也不愿意尝试。 农人不愿意尝试的原因,朱载壡是清楚的,因为唐顺之已经告诉自己了。 无非就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以及赋税的沉重两个原因。 福建农人们每年要担负的田赋数额是十分巨大的,主要是地方上的摊派和杂税,他们根本不敢主动尝试所谓的高产粮食。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因为他们对于这作物没有经验,更没有前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