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我是弘光帝_128.闫文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8.闫文清 (第2/4页)

中,等液体稍微冷凝了一下,工匠们又小心翼翼的将模具与半凝固的液体分离出来,并将基本成形的器皿单独存放,剩余的液体又重新放回火炉之上加热。

    朱由崧仔细的观看着这一步骤,心中暗暗有了计较,是的,以这个方法是可以获得大块平板玻璃的,所以只要这些玻璃的透明度附和了自己的要求,那就可以迅速将其变为一本万利的玻璃镜。

    啥,没办法大规模进行银镜反应?

    首先,朱由崧在制取了硝酸之后,是有能力制取银氨,进行银镜反应实验的,自然也能制造出少量的合格镜子----虽然工艺不一定成熟,但实在不能也可以直接用银箔贴面,外敷清漆固定,无非是成本略高一点而已。

    其次,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物以稀为贵,所以越是大的镜子,自然是生产的越少卖的越贵,收益也会越高的。

    也就是说朱由崧每个月只要制作一两面大型玻璃镜,就能把料器场的全年成本给赚回来,那么接下来料器场就可以大规模为他生产各种实验器具,而之前帮他磨水晶器皿的那些工匠也能帮他磨制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等实用工具了。

    不,最关键的是,可以制作温度计,更有效的掌握炉温、控制生产品质了。

    朱由崧畅想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估摸着温度已经差不多了,带着手套的工匠们小心翼翼的打开模具,将已经成型固定的玻璃器拿了出来。

    等工匠们把这些还有些余温的玻璃器拿到朱由崧面前,朱由崧失望了,是的,玻璃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