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 (第2/4页)
那个来医院看你的发小啊!她很仗义啊!”我赞叹道。 房东却略带不满的说:“其实这五千对她来说是小菜,借十万她都拿的出。她老公是国内最早一批搞房地产的,有钱着呢,你想她儿子才多大,打高尔夫球都好几年了,还去参加少年高尔夫球比赛呢。” 房东不说话了,我觉得她自己心里也清楚,比起其他那些能躲就躲甚至冷嘲热讽的所谓朋友们,发小真的算雪中送炭 、有情有义了。 随着人生路径的不同,两人渐行渐远,甚至一年也见不上一面。其实两人都在北京,也都不是忙的不可开交的女强人,之所以不见,不是没机会,而是干脆就不想见吧,人生中的第一个朋友就这么渐行渐远,一起远去的还有那无法挽回的青春岁月。 让房东记忆深刻的第二个朋友她并不喜欢,照她的话说,当时自己二十三四岁,正处于人生巅峰,身边男男女女围了一大圈朋友,之所以记住这位,是因为她居然敢撬房东的男朋友,真是胆大包天! 这位女士姓L,天津人,也是十七八岁的时候到社会上混荡的,不过她与其他留在天津的年轻人不同,她居然很有眼光的主动跑来北京。80年代,天津和北京的差距并不像现在这么大,而且拜全国闻名的纺织业所赐,天津女性的工作机会很多,年轻姑娘找工作貌似比北京姑娘还容易些。但这位L姑娘,也不知她是客观上实在在天津无法找到活儿干,还是主观上预感到了两个城市日后的发展差距,最终选择了独自一人来北京打拼。 我有一个远房姑姑,父辈很早就定居在北京,是清华大学的职工,当年这个姑姑也不例外的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