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章 (第3/3页)
罢兵息战,不过是金、夏休养生息的借口,中原大好河山,岂有不逐之理。” 赵世恒看向邬瑾:“这四人,你担心他们会成为细作?” 邬瑾道:“学生所虑,并非细作,而是他们借机生事,轻启边衅。” 赵世恒多年所虑,叫邬瑾一语点破,不由心头一跳,便放下茶盏,起身走至窗边,见窗外巨影笼罩,才稍觉安定——他所谋,和邬瑾的揣测之间,便只余一道薄薄的墙。 而这四个羌人,也绝不能在此时生事。 “此祸既已察觉,必可消弭,不足论道,况且这等事体,你忧心无用,还是将心思放在秋闱之上。” “是。” 先生与学生都感觉紧绷着的弦松了些许。 时日尚早,赵世恒走至窗边一排木厨边,抽出一个抽斗,取一沓扇面出来,又吩咐邬瑾去取笔墨来此。 “圣人都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我就偷一回懒,你来替莫节度使提葵榴扇面吧。” 端午那日,莫千澜便要往宽州一些官员府上送去葵榴画扇,以示心意。 画扇上的蜀葵与榴花已经画好,只需再写一两句应景的赠诗,晾干墨迹,送去装裱入匣便可。 连莫千澜的私印都不用。 收到画扇的人都知道这字不是莫千澜所书,然而并不在乎,字是谁写的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字里行间,莫家传递出的消息。 莫节度使这个虚衔,指使不动谁,却有消息,他手里漏出去一点消息,其他人装聋作哑的隐瞒一点消息,是宽州城约定成俗的秘密。 邬瑾上前看那折扇扇面,葵榴斗艳,色彩绚丽,甚是精妙,便凝神静气,研墨提笔。 赵世恒待他研好墨,在一旁道:“似火榴山崩青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