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5章 (第1/3页)
杨彪惊讶地看着荀彧。“文若,新年将至,大朝、祭祖、郊祀,哪一项都不能缺了天子。这时候出征……” 荀彧看着杨彪,嘴角颤了颤。 “杨公,匈奴的叛乱不仅会威胁到河东的安危,更可能与冀州相呼应。若不能尽快击破,全据并州,朝廷仅有河东,能撑几年?” 杨彪盯着荀彧,沉默半晌,点了点头,起身告辞。 “文若,我明白了。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我们都老了,大汉能否再兴,要看你们后生。” “杨公此言,恕我不敢苟同。”荀彧伸手拦住了杨彪。“杨公登高一呼,万众响应,可比令郎德祖数月之功。后生虽有干劲,却离不开老臣的指点。不瞒杨公说,我正准备向你请教呢。” “你向我请教?”杨彪自嘲道:“你不怕被我误导了?” 荀彧哈哈笑着,拉着杨彪重新入座。“杨公,行王道可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儒门的夙愿。但凡是儒门中人,都应该尽一份力。弘农杨氏以书经传家,四世重臣,岂能置身事外?” “行了,你说吧。”杨彪失笑道。“何事能难住你这王佐之才?” 荀彧收起笑容。 天子将在河东交给了他,而且指明要九万户百姓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这可难坏了他。 人人安居乐业其实不难,轻赋薄徭就行。 河东的户口流失虽然没有账面上的严重,但耕地有余是毋庸置疑的。别说白波军重新落籍,就算是年后再俘虏数万匈奴人,河东都能安置得下。 可是要供养朝廷,尤其是几万大军,这就难了。 土地的产出有限,如果税赋收得少了,供养不了朝廷和大军。收得多了,安居乐业无从谈起。 为了这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