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 (第3/4页)
小驴子一样,急得几乎转磨,围着祁律绕来绕去的。 祁律不急不慢的将豆浆继续生火煮起来,小土狗便是见过大世面儿的人,比祭小君子老成持重多了,歪着小脑袋,坐在一面儿看着祁律煮浆。他心中也有奇怪,这豆浆不是已经煮好了,为何又要煮起来? 祁律把豆浆重新煮起来,因着这年头用膳还不流行使筷箸,所以祁律便找了一根细细的小木棍,待豆浆煮出了一层皮儿,这便是大辣片的豆皮了,把豆皮仔仔细细的挑起来。 说起这个煮浆,也不是简单的活计,可能听起来十分简单,不就是把豆浆煮出一层皮,然后揭下来么?但其中的门道很多,豆浆煮的时间不能太短,太短的话豆皮过于薄,吃起来没有口感,煮的时间太长,又容易糊锅,火候也十分讲究。 祁律慢慢煮着豆浆,不急不躁,一层一层的将豆皮揭下来,揭下来这还不算完,又把豆皮放在一张网子上,用小火烘烤,把豆皮烤干。 如此一来,这新鲜的自制豆皮才算真正出炉了。 随即祁律又开始调制大辣片的酱汁,膳房的香料佐料一样不少,准备的非常齐全,祁律先将油下锅,春秋时期的用油也非常讲究。中记载“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醯。兽用梅。” 别看春秋时期没有后世的舶来品,但那时候的贵族依然十分讲究。古人讲究养生,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腌制rou类,甚至用油都是有讲究的。例如脍这种食材,就是现在很流行的生鱼片,春天要用葱,秋天则用芥,不同的季节,佐以不通的香料,这才能将食材的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