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8 (第2/4页)
不是一力成就了临朝的鼎盛。只要君明臣良,又何必拘泥于孰强孰弱? 我看朝中倒是一片欣欣向荣,那新继武侯之位的张定还上书:天下已平,当马归华山,兵收武库。 竟全数交出兵权。 陛下当年还未继承大统,宦官弄权,全仗武侯府发兵勤王,才免了陛下遇害之险。 再往前一些,便是开国时,为临朝开疆辟土的不世功勋。武侯府的功劳,却是赏无可赏了。 陛下生前对武侯府也并不放心,暗有嘱咐。如今张定如此知趣,却是免了我许多麻烦。 太子倒也知道待薄了有功之臣会让天下人寒心,便赐武侯府人朱姓,从此武侯便等同于皇家人。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这武侯府的兵权交到谁手上,也是一大难题。太子理政的时日也不短了,制衡之道多少也长进了些,不再一味地重用周顺之与施时杰。 这些兜兜转转的心思转了一通,朝中也算是太平无事。 我也不再挂心,在内侍中挑了个伶俐的小子做义子,取名何进。 这孩子原先是高和带着的,现在高和要一心侍候太子,自然不得闲。我如今无事可做,提携一下后辈也无妨。 何况这孩子心眼实,知恩图报,将来指不定还得要靠他收埋尸骨,还是多提点两句的好。 我原想周顺之好好地做丞相就不需我动手了,也乐得清闲。可惜周顺之终究不是安分的人,暗卫查出了周顺之在与太子密谋改制,后边那些不说,光是削藩一项,便足以闹得天下动荡。 我数次求见太子,要他慎而为之,不料周顺之得知后怒斥我这阉竖误国,还搬出宦官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