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二) (第8/9页)

被改造成“九·六”爻题后,每卦里有六爻,也就有了六个爻辞的称法。而秦简《归藏》里既没有爻题,也没有爻辞。只有卦画名称之后跟着出现一句或一段类似“卜筮之辞”(其中多是以昔者某某卜例故事),用此种卦书来卜筮,这种卦书里的语句只能称之为“卦辞”。因秦简《归藏》每卦没有分爻,故不能说简本《归藏》里有爻辞,会使人误认为《归藏》与今本《周易》的卦爻结构形式相同。

    其次,笔者基本认同李学勤先生对《归藏》产生时间较晚的说法。但李学勤先生对《归藏》认为是战国比较晚才产生出的说法,笔者就不能认同了。既然认为秦墓竹简上的卦书是《归藏》,那么,《归藏》就不会是战国比较晚才产生的。即使《归藏》卦辞里出现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较晚(春秋后期),而一部卦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增添、修改是可能的。像《系辞》不是帛书里还没有定型,与传世的《系辞》内容不同,这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归藏》确实产生的不会太早,既不会早于《周易》一书,但也不会晚于战国时期。如说《归藏》产生于战国晚期,那么,《左传》里记载的完全类同于《归藏》卦书体例的两卦例,又如何解释呢?《左传》里记载的两卦例的体例结构与《归藏》的体例结构完全相同。《左传》里记载的两卦例不是以《归藏》筮之,就是以《连山》筮之的卦例。故无论《连山》与《归藏》都应是西东周之际(即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这段时间)仿《周易》原创文本,而编撰出的卦书。既借用《周易》里的符号和名称,又仿《周易》原初的文体格式,编撰出的一种用于卜筮的“卦”书。这应是卜筮筮术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