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十八) (第2/4页)
’。一夫之行也,众顺而有威武,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强,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是二者,得国之卦也。” ⑶、《国语·晋语》:“十二月,秦伯纳公子……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济之矣,何不济之有!” 我们先看《国语·周语》里的筮例,即“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的说法。此筮例是单襄公(春秋时期单国的国君)听说晋成公(前607年—前600年在位)回国即国君位时,晋人给筮的这一筮例,所做的评论。 晋成公名“黑臀”,晋文公之子,晋襄公之弟,晋灵公的叔叔。前607年,晋国赵穿杀晋灵公之后,赵盾派赵穿迎客于周的公子黑臀为晋国国君。公子黑臀归晋时,晋人占筮,得“乾之否”。而单襄公听说此事,并通过这一卦,给晋成公作出的评价。这里的“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是单襄公闻此事后说出这一番的话。但这一筮例,并未提到《周易》名称。虽“乾之否”一说里的“乾”与“否”,《周易》一书里却有两个名称。不但《周易》里有这两个名称,而按《周礼》里记载的“三易之法”的“三易”里的《归藏》与《连山》筮书,也有“乾”与“否”这两个名称。况且此筮例中又没有涉及《周易》里的句子内容。再则,这一筮例中所言的“乾之否”,在春秋《周易》文本的《乾》篇里,也没有以“否”作“繇题”的。从这些方面来说,就无法认定这一筮例,是以《周易》卜筮的例子。而这一筮例中出现的“配而不终,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