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九) (第7/9页)
易》加《易传》的学术)发展史内容。事实上,《易传》里的《象》、《彖》、《文言》的作者才是始以义理来说《周易》,到两汉确实“言易多取象占”,汉朝“易学”所讲的确属“易占”,即占验‘易’学。实是灾异星占讲过了头,到魏时,是反感象占灾异学说来讲“易”,王弼又开始继承西汉之前儒家义理释《易》(即《周易》)的传统,所以也不能认为是王弼“始以义理《易》”。不是王弼“始”,而是王弼恢复与继承西汉前义理解释《周易》的传统。 总之,《辞源》对《周易》所做出的解释,既是矛盾的,也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严格的讲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若反观《周易》文化史,《辞源》里的这种解释,正是代表了传统中的《周易》文化现象。那是一种混乱的,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义理”与“筮术”交织在一起的“易学”文化现象。所以,所编撰《辞源》里的《周易》条目者,也就不可能把《周易》解释清楚。至目前对《周易》说法上的混乱,是个普片现象,《辞源》对《周易》解释上的错误百出,也就不足为怪了。 《辞源》里没有《易经》这一条目,而有《易》与《易传》的解释,且看《辞源》对《易》与《易传》的解释。 “《易》:古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合称三《易》。见《周礼·春官·大卜》。今仅存《周易》,即《易经》”。 这是《辞源》对《易》作出的解释,我们知道《易》称,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里,《左传》里的《易》称,是对《周易》一书的简称。西汉中期以前的《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