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八) (第4/5页)

义理给弄糊涂了。“卦学”与《易》(《周易》)之义理,还是很容易分辩的。但古人很难分辨的是史巫为何称用“《周易》筮之”(即用《周易》卜筮),又把“筮学”(即卦学)与《周易》义理混同一起来论述。但“卦学”又是自我体系的内容,而《周易》里义理也是自成体系的内容。《系辞》文里在论“八卦”与《易》之义理时,又不自觉的各有偏重。如《系辞》里论《易》(即《周易》,严格地说《系辞》作者所研究的《周易》文本,应是今本《周易》)的内容: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生生之谓《易》”。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资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子曰:‘夫《易》何为者?夫《易》开物成务,胃天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