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二) (第8/8页)
制若不出现在贵族门庭里,就有了凶险。”本段是对比论述节制的对象,即让君子懂得克制自己行为的好处,相反其后果就会有凶险。 “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若”:语气词。“则”:副词,表示前后两事的因果关系,相当于即、使、就。“嗟”:《玉篇·口部》“嗟,嗟叹也。”“嗟”指叹息,悔恨之意。本句意思是“不节俭克制,但能叹息后悔,也就不会有过失。” “安节,亨。” “安”:心安,安定。本句是说“心安理得的节制自己,遇事亨通。”这是讲节制自己的行为要出自内心,做事才是亨通的。 “甘节,吉,往有尚。” “甘”:《说文》:“甘,美也。”《玉篇·甘部》:“甘,甘心,快意也,乐也。”“甘节”:甘心乐意的节制自己的行为。“往”:本义为去、到某处,引申为过去、昔时、等义。“尚”:尊崇、佐助等义。本句的意思是“甘心乐意的节制,吉祥,这种行为必将受到人们的崇尚。” “苦节,贞凶,悔亡。” 最后是从不利的一面来阐述节制的道理,即不可刻意过分的去节制,这样就不是好事情了,但也没有什么可懊悔的。 本篇是围绕着节制这一问题而论,即为君子讲述了节制的原则。本篇所讲的节制,应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节俭;二是克制。生活行为上不但节俭,而且还要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能越轨。本篇是辩证地论述节制问题,既反对不能节制的行为,也同样反对过分的去节制,这都是有害的。总之,本篇依然是为君子讲述的如何去“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政治道理。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