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四) (第5/8页)
的“《易》曰”,所引述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和“括囊,无咎无誉”,就是出自于《周易》里的《乾》与《坤》内容。《文言》作者在引用《周易》里的文句时,不称“《周易》曰”,也不称《易》之《乾》曰,或“《易》之《坤》曰”,而是称“《易》曰”,这里的《易》称,无疑形同于《周易》的简称。不过《文言》的作者在阐释《周易》里的《乾》与《坤》时,确实针对的是卦爻式《周易》文本(即今本《周易》)。因为《文言》对《周易·乾》里的内容进行阐释时,逐句引述的内容里出现了爻题称法,即出现了“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这些称法。如:《文言》对《周易·乾》里的内容阐释时,出现的“爻称”:“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在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以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易传·系辞》引述《周易》里的内容,同样不称“《周易》曰”,而称“《易》曰”。如: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这些“《易》曰”里出现的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