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九) (第7/10页)

”的过程中有重要的贡献,但继之王权上升的思想界里,没有进一步对王权专制理论进行批判与设计,先秦诸子百家虽然对神学巫术进行了排击,却没有进一步对政治进行多元的架构与启蒙,才不可逆转的走向王权专制里二千多年历史隧道。

    而先秦时期在对《周易》一书的再认识过程,一面对巫术神学迷信进行排击,不能不承认,先秦时期如孔子,孙武,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进行过一场“祛魅”过程,但他们一面排击巫术筮卜,可另一面所向往的是王权专制,待到真的大一统家天下之治实现后,也标置着“祛魅”过终的终结,而神秘主义与专制思想学说铺天盖地而来,这也许使先秦那些文化精英无法想象,也始料不及迎来的是一个黑暗皇帝时代,并且又是如此的漫长。

    战国荀子的“善《易》者不占”,即彰显了《周易》的义理,又排击了筮卜。这是一个方面的对《周易》的论述,而另一方面在荀子之前的庄子不但把《易》归位六经之一,同时又认为“《易》以道阴阳”的书籍。这可是继孔子(帛书要文里的说法)说法的不同。《庄子·天下》篇:“《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份。”

    《庄子》里的这说法,也有人质疑这段话非庄子之说,而是注释者说。因“天下篇”本身是庄派后人论证庄周学派的学术文章,本身就不是庄子的文章。就连这段话有人质疑也不是“天下篇”里的话而是注释者的话,而误为《天下篇》里的内容了。且不论是否是庄子说过,还是注释者的话。但已归到《庄子》一书里去了。也无损于这种说法,不过《庄子》一书里也多有表述阴阳之文句。

    《大宗师》:“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