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五) (第2/8页)

的《易》称内容,除唯有一例疑似出自《易传·序卦》里的内容外,其它“《易》曰”所引用的内容,皆出自《周易》一书里的内容。西汉前期的书籍,凡引用《周易》里的内容,与战国时期对《周易》的称法相同,《易》称形同于《周易》的简称。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春秋繁露》一书里也有引用《周易》一书里的内容,用于阐明事理,一样的是称“《易》曰”,而不称“《周易》曰”。

    如:

    “《易》曰:‘复自道,何其咎’,此之谓也”。

    “《易》曰:‘履霜坚冰’,盖言逊也”。

    董仲舒在他的对策中也有引用《周易》里的内容,同样用“《易》”称。

    如: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也,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

    到司马迁写的《史记》一书里,不但出现《易》,《周易》的称法,而且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法,即《易经》称法的出现。而《易经》一词,在《史记》一书之前,从未出现过。虽然《庄子》一书里出现过“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说法,但这是指六种经典书籍,而不是单独出现的《易经》称法。

    我们且看《史记》一书里出现的《易》、《周易》、《易经》称法,是否是个同一概念。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年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