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6章 这个大唐,还有希望 (第8/9页)
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李文敏摆摆手,“停了!” 毛南生拱手,“还请指教。” 李文敏说道:“这段话是教导做人的道理,明白知晓就可,琢磨来琢磨去,有意思?修身治国平天下,话说的好,可几人能遵行? 一个个大义凛然,正人君子的脸嘴。 可老夫当年在长安看到的却是蝇营狗苟。 一个个为了科举,争先恐后给权贵投卷,低三下四的哀求权贵的门子。 但凡权贵给个笑脸,就差下跪叫耶耶! 就这样的心性,这番话能有用?怕是当面背的好,说的大义凛然,回过头却只顾着贪腐,只顾着钻营!” 大唐科举很有趣,武帝时大兴,到了当今,科举已经成了一门产业。 什么意思呢? 大唐的科举取士,并不是那等公平公正公开。而是看关系。主考官执掌科举考试,但谁中选他却无法做主。 某个考生来长安,投卷某位权贵,权贵一看,大才啊!此人老夫要招揽,就去寻主考官:哎!哥们,这人是老夫看好的,给过了啊! 主考官自然不会为此得罪人,只要不是太差,没问题。 哥们有眼力,回头老夫请喝酒,美人云集,榨干你! 主考官乐了,“谁怕谁啊!” 于是,考生高中,得以为官,走向人生巅峰。 权贵成了他的恩主,此后这位考生的地位越高,权贵的收益就越大。 而主考官也没拉下好处,考生要感激他,权贵还得欠他一个人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