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2 (第2/4页)
,也不过去帮忙。 “几个叔叔今天能过来,也是给卫国和建国面子。几个婶子没来,也没别的原因,就是烦赵银,也怕被赵银缠上。刚才大家在屋里商议着怎么埋,赵银也不说给人家倒杯水,递根烟。” “等一下,嫂子,我姨奶奶那边没来人?”宋招娣问。 钟大嫂:“前天来了。听说咱爸的死跟赵银有关,人家嫌丢人。坐一会儿就找个理由回去了。” “这……”宋招娣无语,“那几个堂叔家是不是不富裕?” 钟大嫂点头。 宋招娣摇头叹气:“踩低捧高,我早该想到。可是她这么过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啊。” “谁知道呢。六零年那会儿,大部分人家一天吃一顿,或者两顿饭。赵银、咱爸和胜利,一天吃三顿。”钟大嫂道,“有的人家里孩子多,发的商品粮不够吃,瞧着她家一天三顿,就找她借点粮票。她不愿意借,还说人家养不起生那多孩子干什么。 “以前讲究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早知道那几年那么艰难,国家命令生孩子,也没人愿意生。我们还是靠建国寄来的粮票才撑下去。 “筒子楼里住几百口人,愿意跟赵银来往的也就三五家。那几家可能觉得赵银做事太过分,今儿都没出来。” 宋招娣笑了:“能和赵银处得来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没背后捅刀子,就很对得起赵银了。” “你说得对。”钟大嫂打开门,“我买好菜了,咱们炒点菜,蒸点米饭就行了。” 不是在自己家,宋招娣也没说她炒菜,钟大嫂叫她做什么,她做什么。 晌午,一桌男人,一桌女人和小孩,在钟卫国院子里吃的。饭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