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8 (第2/4页)
,便是与高山流水馆推崇的“有情之乐”完全相反的崇尚技法的音乐,以剥离乐师本身的情感来忠实地体现乐曲本身的模样,这种技法用在那些赞颂神明或是与宗教相关的音乐之中会有出类拔萃的效果。当然,在天音阁本身的说法是,这才是音乐原本的模样,舍弃乐师本身无关紧要的情感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天地之声”,才可能在乐师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换而言之,天音阁的终极理念是“天地无情”,所以认为感受天地之声而演奏的乐师也应当追求“无情”的境界。 与之相对的,高山流水馆则认为“天地有情”,以“万物有情,能感其情皆我知音”的理念推广着自己的音乐。 在那个世界的时候,限于立场,出身高山流水的第一乐师江雪怎样也不可能当众承认天音阁是正确的,不过,她本心并不认为天音阁是错误的,以“科学”来看的话,可能会更接近天音阁的认知。 有技无情…… 江雪回忆着友人向她演示天音阁技法的第一首曲子。 那是一首非常复杂的乐曲,复杂到足以令初学者只顾着想要如实演奏乐谱就耗尽心力,根本没法去想别的,当时她坏心眼地想天音阁是不是故意用这种曲子来当“入门习作”,好让入天音阁的学徒走上追求技法、摒弃感情的道路。 第一个音符是这样。 江雪找到了记忆之中的旋律,一个音接一个音地演奏下去。 这原本是筝曲,一首曲子几乎用了所有筝的技法,全曲的速度偏快,更有几段快到足以闪出手影,让人目不暇接,想要完整地重现在胡琴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