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1 (第3/4页)
隐蔽处快步往伦子夫人住处走去,汇报自己所见所闻。 江雪坐在牛车上,回想着关于永泉的事情。 永泉是皇家出身,过去还是皇子的时期封号为“敦仁亲王”,曾任中务宫卿,在太子之位还未确定的时候,他那位高权重的外祖父想要把他推上去,永泉敬爱兄长,又无心于权力,越是被卷入斗争的漩涡越是疲惫,最终自请降为臣籍,在仁和寺出家,于是有了“御室皇子”的称谓。当今天皇继位之后,这位同样爱着弟弟的兄长以天皇的名义下令,让永泉不行剃度,所以永泉才会是带发修行的僧侣,而天皇这样的命令背后的期盼则是有一天永泉还会还俗,只是永泉本人似乎全无此意。 永泉绝不愚笨,否则早就在残酷的斗争中死去了,相反,他聪慧而敏锐,也正因为这一份可以成就他在乐理上光彩的敏锐才会令他格外无法在那样的宫廷生存。 经常有人说文人伤春悲秋是一种矫情,或许的确有人“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更多的人会有所感触、会进行创作,都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加敏锐,无论是对于自身的情绪还是对于外界的感知,就好像有人能够看见比常人丰富百倍的色彩,也会有人能够体会比常人细腻强烈的感情——而乐师正是这样的人。 要表达喜乐,首先要体会过喜乐。 要表达哀痛,首先要体会过哀痛。 如果从未得知、从未感受,怎么可能演奏出打动人心的乐曲? 永泉学习音乐之后进步神速,那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一份在常人看来几近于软弱的敏锐。因为太过敏锐,对于常人而言不过是针刺程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