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南北之战 (第13/15页)
来意报告给苻坚,苻坚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秦军将领们大部分都认为,秦军兵力占优,可以我为主,晋军只要敢下河,就让他们上不了河。 苻坚认为,不如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微后退,诱使晋军渡河时,再以骑兵冲杀,半渡而击,这样就可以一战定乾坤。 晋方、秦诸将、苻坚,谁的对策得当? 客观的说,应该都不错。后世的大聪明史学家们,都将苻坚的这个决定批判为草包决定,其实有些过了。 首先,苻坚没犯当年宋襄公的错误。当年宋军与楚军隔江对峙,楚军渡河时,部将劝宋襄公半渡而击,但宋襄公以仁义为由放弃进攻,等楚军上了岸,揍的宋军抱头鼠窜,宋军也被毛爷爷追封了个光荣的称号—蠢猪式的仁义之师。而苻坚的对策,是准备半渡而击晋军的。 其次,苻坚与诸将的分歧是在于大军退不退,腾不腾地的问题。诸将认为不退,直接半渡而击,而苻坚是先退,再半渡而击。谁对?苻坚对。 道理很简单:你不退,人家晋军能渡河吗? 苻融表示赞同哥哥苻坚的计划,答应了晋方的要求。 翌日,双方按约定布阵与淝水两岸。秦军后撤,晋军渡河。 然而,一代枭雄苻坚,实在是高估了自己手下这帮杂牌军的士气和向心力。几十万大军一撤,阵势顿时混乱,一个个叫嚣呼东西,挥突呼南北。 谢玄趁势率8千轻骑兵迅速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 此时,秦军阵中又响起来朱卧底的声音: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弟兄们撒丫子快撤。 顿时,几十万秦军挤做一团,士兵们开始转身溃逃。苻融急忙催马上前去阻止,想稳住阵脚。然而,他实在是低估了这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