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三章 功盖诸葛第一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功盖诸葛第一人 (第4/28页)

必玷污清名。

    显然,这是个挺cao蛋的逻辑。首先,桓温第一次北伐撤军,是因秦军把当地的麦子不管熟的生的全割光了,搞坚壁清野,导致北伐军军粮不足所致,而不是什么故意不拿下长安。其次,王猛真对西晋有这么深的感情的话,他后来也就不会投靠氐族人建立的前秦了。

    那么,为何王猛不追随桓温回东晋做官?原因很直接,也很无奈。

    应该是因为王猛的出身。

    东晋,官员任用看重出身,士族大家垄断高层政治。王猛虽然也姓王,但既不是琅玡王氏,也不是太原王氏,而是琅玡(临沂)隔壁的潍坊寿光的老王。你个寒族人士,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进入不了帝国最高决策层。王猛应该很清楚这一点,他,在东晋看不到未来。

    王猛虽然没跟桓温回南方,但这次与桓温的“扪虱而谈”,却在圈内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当地氐族政权前秦的侍中、左大将军吕婆楼(后凉太祖吕光之父),将王猛从华山请出,纳入府中作为幕僚。那么,一个幕僚,是如何与当世雄主苻坚发生联系,跟后世左宗棠一样完成了自幕僚到大官僚的华丽转身的呢?

    再来看苻坚。

    苻坚,前秦开国君主苻洪之孙。苻氏,氐族人,其祖先世代为西戎酋长,在后赵石虎进攻关中时,苻洪率领部族归服,与石虎交好,并被迁徙到邺城。后又投靠东晋,被任为征北大将军,后自称秦王。

    苻洪死后,其长子苻健于351年入据老家关中,352年称帝,建都长安。苻健的弟弟苻雄,因辅佐苻健创业有功,被封为东海王。苻雄死后,其子苻坚袭爵。

    苻坚,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其少年时代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早熟。

    史称,苻坚自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