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萧侯的心思 (第15/15页)
帝在位时间加一块,都没他零头多。他的长寿,给梁朝带来超长的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也在不断积累,那就是,梁朝宗室的权力越来越大。到萧衍晚年时,地方萧氏诸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些鸟人们一个个都贪婪的盯着皇位,明争暗斗。老萧凭借四十多年积攒下来的权威,勉强可以压住这座火山。一年前寒山大战十万中央军已经全军覆没,现在若皇帝的权威再削减,那这座火山还能压得住?萧衍不敢去想。因此,杀侯景就是纠错,纠错的前提就是认错,而这个错,坚决不能认。 侯景不能杀,可毕竟已是烫手山芋一枚,不丢弃会烫烂萧衍的双手,怎么办呢? 侯景必须死,但不是我去主动杀他,必须他自己作死才行。因此,萧衍才有了前文所述的一系列谜之行为。夺寿阳,给;造反前jianianyin掳掠,先装作看不见;造反没兵甲器杖,给;传达造反信息的使者被抓住绑送首都,放;最关键的是,与高澄谈判要牺牲侯景换萧渊明的信件往来,也一定是老萧故意被侯景查获的,一定是。 是你老王胡诌猜测?我们再来看一个典故。 古时候有一位帝王,发现其弟一直想造反,手下都劝他及早下手。但是,这位帝王不仅没有听从,反而故意越来越放纵弟弟。最终,被惯坏的弟弟反了,哥哥派人成功平叛。结果是,后世皆认为弟弟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而这位帝王却获得了举世称赞。 这个典故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作者,春秋时期左丘明,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这个故事中的哥哥,就是郑庄公,弟弟,就是共叔段。作为博览群书的南方君主,萧衍,一定知道这个典故。 再想想,世界上哪个开国帝王,我说的是开国帝王,是越活越白痴的?细思极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