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莫名其妙的匈jianian--匈奴王允 (第3/11页)
辞证据,可毕竟证人证言多,且各证言间相互高度“吻合”,至少达到批捕的标准了。 二是诈取物证。 靳准让刘粲告诉刘乂,京师将发生叛乱,赶紧让王府的人衣服内穿上铠甲以备不测。侄子的话,刘乂哪能不信?照办。 这招极其阴毒。因为,在古代私藏铠甲,是重罪,比私藏武器情节要严重的多。为甚? 你家里私藏个弓箭,可以说是用来打猎;私藏把斧头,可以说是用来劈柴;私藏个刀枪剑戟,可以说用来练武。藏个盔甲,你拿来干什么?这玩意儿除了上战场,还有什么用?防止跟老婆打架被挠? 再者,刀枪剑戟你找个铁匠铺叮当几锤,一天能造好多把。而制作盔甲,需要大量的铁锻造甲片,还要编织在一起、包边内衬,日常还要保养防止生锈发霉。造出来几十斤重,穿在身上刀枪不入,再配上易于cao作的弩(弓需要专业训练),不需要太多专业训练就可大幅度提高战斗力,你处心积虑的费这么大个劲儿弄这玩意儿干啥? 当然是为造反!这就是统治者的逻辑。所以古代有限长不限短、限重不限轻、限弩不限弓、限甲不限兵的说法。历史上死于私购、私藏铠甲问题的名人真不少,如: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名将周亚夫,有个坑爹的儿子,眼看戎马一生的老周年纪大了,为老爹预购甲盾当陪葬品,藏着掖着偷偷摸摸的干也就罢了,还拖欠工人工资导致上访,汉景帝得知后把老周以谋反罪下狱,刚烈的老周绝食而死;武则天杀儿子李贤的理由,也是因为在他家里搜出了300副盔甲。 现在,整个京师里就你刘乂王府的人暗穿铠甲,这不是造反是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