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教授_海鸥教授 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鸥教授 三 (第7/8页)

名医学院的副教授。他和丁一是在同一个评审小组认识的,都是同一个领域的专家。因为背景相同,所以两人常常聚在一起,相谈较多。两人都是早年从中国出来读书,做博后,然后凭自己的本事在美国学校谋了一个科研教职,摸爬滚打,一路上来,有了一定的建树。在科研题目讨论时,老美其实也挺排外的,常常打压华裔教授。于是两人配合默契,遇有谁在科研经费评审上故意刁难华裔教授,就挺身而出,打抱不平,为不少华裔教授们争取到了不少科研经费。当时两人在一起交谈时,曲直向丁一叙述了心中的苦闷,自己的科研经费比系上许多其他教授都多,可是职称上一直被压着,升不上正教授。他很苦恼,流露出想离开学校的想法。那时中国的“千人计划”已经启动,丁一劝他何不试试,他犹豫不决。四年期到后,两人不再担任评委,以后少有联系。不成想在这里意外相见。

    曲直向身边一位干练的女士说,“杨处长,这位是我在美国的老相识,非常有名的丁一教授,学术水平非常高。你们要多多重视。”杨处长马上点头。

    曲直对丁一说:“一别几年,没想到在这里见了面。洪教授说有个美国的丁教授和这个学校有多年的交道,而且也曾经考虑过到我们学校当院长。我怎幺也没有想到是你。原来洪教授还是你的学生。哈哈,太巧了。这样吧,我们先谈工作,晚上我请客。记得在美国时我们一起吃饭,你付过一次账,我还欠你的。”

    言归正传,洪涛从公文包里拿出计划书的预想方案,简要说了如何申请973计划的准备,内外结合,多学科交叉,强调美国的丁一实验室是这项计划的关键一部分。曲直点头同意,他问丁一有何想法。丁一说计划书的预想方案自己还没有时间看,只是听洪教授介绍了一个大概。不过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