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78 章 第 78 章 (第1/5页)
亲爹和亲哥不是上衙就是上学去,文哥儿只能自己呼朋唤友在家里野。 许是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李东阳都没给他布置新的命题作文,于是他开开心心玩儿到傍晚,一点作业都没写。 直至王华傍晚下衙归来,给他带回他以后可以去翰林院读书的消息,文哥儿才惊了一下。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皇帝的私人顾问团。 别看翰林院的官员个个官阶和俸禄都不高,事实上如今朝野间流传着一句这样的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这意味着近几十年来内阁逐步被进士出身的翰林系官员垄断了,出身低了或者没有在翰林院和前辈们眉来眼去过,日后甭想更进一步! 内阁制度发展至此,倒是和唐代时张九龄提出的“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大相径庭。 可以想象,自从这个“潜规则”逐步成为定例,朝廷中负责拟定朝政大计的内阁成员大部分都没有地方官经验。 他们往往不知道怎么处理地方事务,也不知道地方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甚至几十年不出京师半步,只需要从翰林院起步按部就班地顺利通过一次次考核,便能一步步往上升。 事实上这也跟内阁一开始组建的原因有关,朱元璋不希望朝廷里有说话比他还管用的丞相,便把丞相制度废除了。 结果后来的皇帝又觉得没宰相不太方便,又拉了个班子凑几个人负责干宰相的活。 这些人官阶低、没实权,就是负责提供建议,没有做决定的权利。 所以内阁成员的挑选不看官阶,也不要求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