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_第 104 章 第 104 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04 章 第 104 章 (第4/7页)

和王文素悉心研究过的《四元玉鉴》,大伙还老浪漫地给它取名为《李白沽酒》。

    可题名取得在浪漫,也不能掩盖它是一道数学题的事实!

    不能怪文哥儿不问王文素,这人沉迷算学古籍,写起诗来肯定已经被同化成数学题的形状了!

    一问王文素会不会写诗,他肯定回给你一道新题!

    也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他一时半会还不想听题而已!

    本来同样有点疑惑文哥儿为什么不问自己的王文素:“…………”

    倒也没有痴迷到这种程度。

    以他现在的水平,还做不到出口成题!

    文哥儿搜刮了一堆庶吉士的佳作,拿着好生品读了一番,没品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大家都挺厉害。

    像靳贵给出一首他写给朋友的诗,写得就很简单自然——

    我在红尘君碧山,漫无音信报平安。

    知君不是忘情者,却为情多下笔难。

    文哥儿读着真不错,瞅瞅人家靳探花多会讲话,明明是写诗去质问朋友为啥不给自己写信,还给对方找好了借口说什么“却为情多下笔难”!

    文哥儿逮着靳探花狠夸了一通。

    靳贵见文哥儿这般喜欢自己的诗,笑着说道:“不过是很寻常的‘对面落笔’罢了。”

    这是写诗时很常见的用法。

    像李白不写自己舍不得故乡,反而写“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杜甫不写自己思念儿女,反而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