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文章初成文碑动,落笔剑气满乾坤 (第5/8页)
一日,便将题目俱是答了七七八八。 终于,安乐翻到了最后一道“论北伐与否”的大题。 视线落其上,凝神盯注了许久。 如今大赵皇族之中,主张北伐者其实不少,但大多皆为武庙武将,例如大将军叶龙升,武魁狄藏等强者。 可文院的大多数儒生都不愿北伐,认为北伐不仅仅是武将之事,乃天下万民之事,北伐若起,必定劳民伤财,打破五百年所营造的繁荣局势,这也成了文院与武庙五百年来争端愈发炽烈的一个主要原有。 立场、道统、见知等等原因,直接导致了二者矛盾的加剧,争锋相对不休。 安乐一手托着下巴,沐浴烛光,开始陷入思考,于他而言,这道题其实已然有了答案。 大赵南迁五百载,繁华如梦蚀骨销魂,早已磨灭了太多人的斗志,忘却了曾经那场壮烈而被悲怆至极的南迁之举,可安乐不与同,他曾观赵黄庭的流金岁月,亲眼目睹了那一场悲歌。 他曾见武将泣血哭嚎的不甘,曾见文武官员跪伏船板,面朝故土的哭泣自责,也曾见有人愤怒至极拎起破竹剑便杀向那天下第一的元蒙皇帝。 正如唯有那句壮志饥餐胡虏rou,笑谈渴饮匈奴血,方能解心中之愤懑。 秦相作为极力反对北伐之人,既然出此题,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就是为了筛选与敲打。 安乐很清楚,这一题,他大抵上是不会得多少分了。 既然如此,那小心翼翼的作答毫无意义,何不放开了作答,肆意纵横笔墨,直抒胸臆! 一念及此,安乐唇角不由一挑。 心神竟是微微兴奋,提笔蘸饱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