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慈母之爱 (第2/19页)
我所擅乃是《诗经》,这八股制义,其实我也不擅长,若是我来教你,只怕对你有害无益。” 阮元尚未回话,胡廷森怕他继续失望,便话锋一转,道:“但元儿莫怕,你与我师徒一场,老师怎会亏待于你?这扬州城里,恰好有个我相识的先生,十余年之前,中了进士。后来虽因些缘故,辞了官回乡,可毕竟是天子门生,三甲的同进士出身呀!能与天子在那保和殿上一见,他制义如何,元儿想必已经清楚了吧?” 清代科举考到后面,都是一连三场,一场三日。但此时清朝承平日久,很多考官胸无大志,遂一切因循,录取考生之时,只看头场四书文(八股文)发挥如何。四书文不入考官法眼,便直接落第,再不看二三场试卷。只有四书文一关过了,才说得到二三场文章。这位先生既然能考中进士,必然是乡会试八股文发挥出色,才能一路披荆斩棘,得入那进士题名录中。 胡廷森尚未说出此人姓名,林氏却意外说道:“先生所言,可是府城中姓李,名字上道下南,字晴山的李晴山先生么?” 胡廷森道:“正是此人!说起来我比他小上几岁,见了他时,还要称一声兄长呢。当年我们同为生员,本来都无意仕进,可他家贫,若不能仕进,只怕锅都揭不开了。于是只好一路科考,闲时便去讲学,说起这讲学功夫,老朽可是要甘拜下风啦!可是夫人为何认识此人?” 林氏笑道:“其实我也并不认识,若是认识,早就自己带元儿去了。先父在世之时,曾和这位李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因而提及此人,这样才有印象。可先父与他并不相熟,即便去了,也便如见陌生人一般。” 胡廷森哈哈大笑,道:“得中贤弟,你有妻如此,真不知是几世的功德啊!旁人家男子当家,都颇不晓世事。你家夫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