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6 (第4/4页)
郑铎,萧索见过他,因而认得。况且他在郑岫答题时,往往回避,可见也不会是旁人。 上首还坐着一位大人,似乎是吏部官员,在刘思文回答问题时,也回避了。 萧索原以为刘思文与他一般,都出身贫寒之家——毕竟连一只猫都无处安置,还要寄养在他那里——但如此看来,他竟是官家之人。 吏部尚书是个鬓发花白的老大人,萧索不认得,亦不知他的名姓,只得以“大人”二字尊称。 老头子精神矍铄,拈着山羊胡须问了他一则案子:“今有一人夺财害命,公差将其捕获后,其子包庇其父,言称命案乃自己所犯。若由你断案,当如何处置?” 萧索垂头道:“我朝律法规定,包庇案犯者与案犯同罪,又有‘匿jianian与降敌同罪’之语。因此按律,当斩其父,坐其子。然圣人有云:‘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我朝以儒术治天下,依学生愚见,当收押其父问罪,开释其子归家。” 他说完,厅内鸦雀无闻,没有一丝声响。春寒料峭的时节,萧索汗如雨下,又不敢抬手去拭,只得强自忍耐,额角似有几只蚂蚁在爬,痒痒的。 半晌,吏部尚书问他:“若此人夺财害命,乃是为其母医病,又当如何处置?” 萧索顿觉为难:前面一问中,他以圣人之言为由,主张开释其子归家,那便是默认了,律法要在儒家思想面前让步。 这一问若他说无论如何都不可夺财害命,还是要收押此人,那便违逆了一个“孝”字,与他先前的主张不符,自相矛盾。 但若因为母亲生病,便可以纵容夺财害命之事,罔顾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