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章 (第2/3页)
有“此招既出,唯见悲怜”之称——二招一为刺心之招、一为断头之招,出招必须极快,使出之后,被杀者毫无痛感,已经魂归极乐。 这世间能使出“一心归命”这一招的人不过三人:一为岐山佛门的法相上师,一为法相上师的师弟,一为法相上师的学生、第五太仆卿的儿子第五岐。第五太仆卿身死时,法相上师正受邀在白马寺升座讲经,法相上师的师弟早已随着太叔仁将军战死,因此,能有杀人机会的只有第五岐——而众人发现第五太仆卿的尸体时,第五岐也确实就在他父亲身边。 杀父是无可赦免的重罪。十五岁的第五岐被下了狱,一口咬定太仆卿的死和他没有关系,任凭怎么问都只说:“我父亲不是我杀的!”太子曰:“许朝以孝治天下”,命酷吏对第五岐用刑,然而无论怎样严刑拷打,第五岐从没有改过口。 第五岐被下狱七天,第五岐的叔父卫尉少卿第五珩在东宫外跪了七天,第七天,太子终于命人重新审理第五太仆卿案,最后得出结论:上次仵作验伤有误,太仆卿并非死于“一心归命”剑招,而是被家里的一个仆人杀死的。 只剩下半条命的第五岐出狱后,第五珩请求离开长安。太子开恩,将第五珩的官职升为卫尉卿,改授东都分司,于是第五一族举家搬去了东都洛阳,离开了权力与是非的中心。 第五家的离去为第五太仆卿死亡的真相笼上了更深的云雾。从来没有人能笃定地说出第五太仆卿到底是因何而死,而第五岐杀父的传言没有因为他的出狱而停止流传。魏国公家一个家仆说,魏国公曾问外孙第五岐关于他父亲去世的事情,第五岐答: “我父亲确实死于‘一心归命’剑招。” 作者有话说: 1朝亦随群动,暮亦随群动。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