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摧锋 (第7/8页)
,“一伍”(最基层的作战单位,五名士兵组成)中战死一人,余者四人每人都算有罪,杀!除非……嗯,你们能交上来一颗敌人的首级——那就没事了。当然,超额完成的多交还会有赏!所以六国征召来的农民兵见到对面扑来一群腰里系着滴血人头的凶神恶煞,大多数吓得魂飞魄散。有记载,有的秦兵腰里系了四五颗人头还在呲牙咧嘴地冲锋……那场景,别说迎面撞见,想想都恐怖。 再后来,秦军打遍天下,首级制的军功有点不够分的了,于是做了更严格的规定:一个是“披甲士”的脑袋才算首级,做辅兵参战的农民工不算数了、另一个是把连坐制发扬光大:你曾砍了十几个脑袋获了爵不假,但你小舅子食物中毒当街拉肚子……这是“弃市”(就是砍头。大秦的环保真好——拉车的牛马当街大小便也是主人砍脑壳)的罪啊,别废话,你被罚爵了! 过了不几天,你邻居半夜妄议朝廷,被另一户举报了。你别说什么你睡得死,你没举报对不对?所以你也有罪!啥,拿爵抵罪?你忘了?你的爵被你小舅子拉没啦!收拾一下到骊山给始皇帝修陵去吧,从此就是七十万刑徒里面光荣的一员啦! 不想去?好吧,拎上刀重新参军,再砍几个人头回来换免劳役优惠券。哦,对了,记得这次只能是“披甲士”的脑袋才算数哟。 到了唐朝,官员分为三种。一种叫散官,就是今天的职务等级,比如县团级,司局级之类的,决定你的薪酬待遇,但没有具体职务。一种叫职官,也叫职事官,就是有具体职务,比如知县、知府等。还有一种叫勋官,有些类似于散官,但勋位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