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 (第1/4页)
斗尚且是灾难一场,跟别说多收了上千斤了。 所谓朝堂就是这么个所在,名义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可实际上却是勾心斗角之地。没有事先考虑周全的人是站不稳脚跟的。 这一点,林如海非常清楚。邢忠在林如海的影响下,也非常清楚。 邢家毕竟是从底层走过来的,多收了三五斗的事儿,他们是亲身经历过的。 具体要怎么做,思路也是现成的。毕竟早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上就明明白白地写了,直接把地里的出产拿去卖是卖不起价钱的,应该鼓励百姓把出产进行初加工。以林如海之博学,他当然不会不知道齐民要术,也不会不通宋史不知宋代富庶之由来。 虽然邢岫烟是半大的孩子,就是过了年也才十四岁,可是不等于说她什么都不知道,林如海和邢忠两个几乎都摆在了台面上,她如何不清楚? 邢岫烟原本想着什么时候把红薯粉拿出来呢,结果,邢家二姨三朝回门住对月后没多久,林家就先拿出了红薯粉。 邢岫烟一想,也是。 什么澄面什么洗面筋,对于百姓人家来说,哪怕是一粒米都是金贵的,可是对于高门大户来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他们的日常。就是金莼玉粒,他们还嫌没滋没味呢! 只要套用澄面、洗面筋的法子,多试两回,自然就能弄出红薯粉。 这玩意儿,真心没有多少技术。 可是红薯粉是弄出来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红薯粉并不能像面粉那样和水擀成面条。用了江南特有的加工米粉干的方式,前面倒是像模像样的,后面却不成。 糊成了一团。 林家和邢家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