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节 (第1/6页)
不过他高兴之后还是拿着宝钞提醒道:“殿下,这钞有可能花不出去啊。” “花不出去?”朱高煦皱了一下眉,杨展也解释道: “这宝钞在其它地方还好,但在南直隶和江西、闽浙等地怕是有些难花。” 杨展先回答了朱高煦,紧接着又具体解释了起来。 大明宝钞自从发行以来,尽管朱元璋规定一贯钞可折算成白银一两、或铜钱一千,但不幸的是从洪武八年大明中央银行卯足了劲发行宝钞开始,宝钞就陷入了不断贬值的死循环。 尽管朱元璋自己也在中途出行过一些回收破损宝钞的政策,但宝钞回收的数量远远比不上发行的数量,这就导致了这玩意没有太多信用。 到了眼下,一贯宝钞硬要花,那也能花出去,但眼下一贯钱可以买四石米,而用宝钞购买,却要四贯。 也就是说,这二十贯宝钞,换算成钱,顶多只能算五六贯。 “懂了……”朱高煦无奈的点了点头,觉得有些头疼。 实际上,伴随着大量金银被古代贵族埋入土地,加上洪武年间的铜还要用于制作火器,因此明初一开始就陷入了钱荒的问题。 朱高煦记得不错的话,如果明朝运营好这个缺点,那完全可以进入纸币时代。 但问题在于,这种经济问题就是放到后世也很难解决,因为这种纸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背后必须有按照一定比率现实存在的稀有金属货币或存粮作为纸币的价值担保,也就是它的准备金。 可问题是明代没有那么多准备金,所以想要运行宝钞这个制度是很困难的。 朱元璋这边疯狂印钞,那边却只换不收,涌入市场的宝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