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章  (第3/3页)
引起他的注意。    崔之涣出身博陵崔氏,声名煊赫,又是秦叙书的学生,尤其得他珍爱。    庆州的事闹得那样大,随行宣抚的官员有大半都被审问过,他却一直干干净净置身事外,倒不知道是该说他是太能隐藏还是博陵崔氏的清贵之名实在深入人心。    “庆州一行,是谢神筠点了他去,后续也是他上书弹劾的。在庆州时,最后见到周守愚的也是崔之涣。”沈霜野说,“今日朝堂辩论,他说的话不多,但很犀利,字字都是冲着要命去的。”    庆州宣抚一行人都是谢神筠亲自点的,各有各的用处。但崔之涣这个人是世家出身,先是后党,又是秦叙书的学生,还是沈家的女婿,他周旋在各方势力之间,本身就很有意思。    片刻后,沈霜野推门出来,说:“把人请到正厅。”    ——    东晴阁的寒山酿贵为长安一绝,秦宛心今日做东,请一众贵女品酒,席散后谢神筠回了宫中。    崔之涣等在点凤台下,与她见礼:“郡主。”    晚间落了小雪,谢神筠撑伞至廊下,侧耳听了半晌,等着崔之涣开口。    崔之涣果然说道:“矿山案已然落定,私铸兵甲却还没有眉目。俞辛鸿私开矿山不假,郡主却迟迟没有将他的供词递到宫中,是还想再审他一审?”    “崔大人高看我了,不过是年节将至,宫中事忙,还未顾得上罢了。”谢神筠淡道。    崔之涣默了片刻,说:“是没顾上还是想从俞辛鸿口中问出些什么?”    谢神筠没有说话。    她没有同崔之涣解释的必要。    崔之涣并不在意,他目光微微下垂,看着雪覆宫禁,继续往下说,“这几日御史台重启贡船案的卷宗,我在其中找到了被流放的府兵名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