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年代记忆 (第4/5页)
而当时周红军的工资才仅39.5元每月,加上加班费和奖金也不过六十元左右。现在陈玉竹和下班后的周红军,以及放学后的周毓哥俩,每天能完成五至六辆自行车的装配。一个月下来,收入达到了当年非常恐怖的四百元左右一月。 第二年,因为单位中其它职工的‘红眼病’,单位领导要求周红军同志‘注意影响’。于是夫妻俩商量后,在离单位不远的梧桐街买下一块地,用农村卖房的钱和前一年的收入,加上朋友们的借款。修建了当年全县第一栋,混凝土现浇板的私人街道门面住宅。从八零年入住至八四年开五交化零售商店,到八十年代末期,周红军一家已经拥有近二十万资金。是当年名苻其实的‘万元户’! 周毓的哥哥周文革,在初中毕业之后,就回家帮母亲陈玉竹经营五交化商店。八八年买了全县第一辆‘私家车’,也就是现在的面的,吉林牌的;不过在八九年时,周文革参加了工作。第二年,县检察院差一个司机,周文革幸运地通过父亲朋友的帮忙,进入了行政单位工作。而家中因为缺乏人手,五交化商店的业务逐渐萎缩……周毓在高中毕业后负起了重振家业的重任,在重生前的周毓,一开始并没有很好地担当这个重任。在家和母亲一起经营一年,年终结算的结果与父母的预期相差很远。当然,这并不是说周毓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时代变革到了一定阶段,周红军和陈玉竹的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了。他们多次否决了周毓主张的经营方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