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德险之争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德险之争篇 (第4/7页)

。只有一叫李怀忠的人小心翼翼表现了他的‘忠心‘“开封有汴渠漕运,每年从江淮间运米数百万斛。京城数十万兵丁都靠这生活。陛下您突然迁都,在洛阳怎么运粮?且库府重兵,根本之地都在开封,实不可动摇”说的似有理,但赵匡胤依旧没理。他知道,真正不愿自己迁都的那个人很快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果然,大贱人晋王赵光义来了。这个温文有礼、得体大方的‘好弟弟’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哥哥说了很多不宜迁都的话。但赵匡胤决心己定,他回答干脆有力“迁到洛阳不行?不!我告诉你!洛阳只是一时之计,往后我还要迁到长安”

    这涉及到洛阳、开封、长安这3大古代帝都名城间的差别。开封居于中原要冲,占天下漕运大利。以开封为国都,注定了会繁华昌盛。但开封的地理条件同时又隐含着军事上的巨大劣势。四面旷野,一马平川。只要敌人渡过黄河,它就直接暴露在敌人刀枪之下。洛阳西有函谷,东有虎牢,皆天下之险关。当年以李世民的玄甲精锐都对洛阳城中的王世充束手无策。长安则更是四塞之地。当年秦国正因这巨大地利优势,独抗中原六国而安然无恙。长安城更是冷兵器史上最强军队蒙古铁骑都没法正面攻破的安全保障。

    史上最长寿的2个王朝——东西周、前后汉,就都在长安、洛阳分别建都!还需要其他理由吗?还会有人反对吗?有!赵光义给他哥哥跪下,史称“王叩头切谏”

    赵匡胤没法,只能进一步解释“西迁国都不为别的。就是想据山河之险而除冗兵之害。学周、汉那样使天下平安”赵匡胤作为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