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政解析篇 (第4/7页)
那么好端的了吧?但这还没完,职能部门都设置好了,可对具体办事官员得怎样控制呢?赵匡胤显示出的才华让历代所有帝王都瞠目结舌、望尘莫及:他来了个官、职、差三分离! 你当了官,不管这官名有多大,也不等于你就是个什么官了。那只是代表你到了什么级别,可每月领多少钱回家。所以很贴切地叫“寄禄官”而职也没什么实际用处,只是个荣誉头衔。只有当你被差遣了。很好!这样你才真正既有了官、也有了职、又有了权…但也别高兴,一切都是暂时的,随时都会有位仁兄突然走过来告诉你可回家歇会了,我的差遣来了。于是你就得让位,一切从头开始,再次等待。 除此之外,宋朝还有审官院(考核京朝官)考课院(考核幕职和地方官)负责官吏考核,当时称磨勘。一年一考,三考为一任。但要注意,不是考查你有什么政绩。而是查你有什么过错。只要你不犯错,就能升迁。怎么样?明白为什么宋朝官员都老成持重了吧? 还有御史台和之后刘娥设立的知谏院。宋朝的言官不像唐朝,唐朝是直接对皇上说话、给皇上挑错。可在宋朝,你得背对皇帝,面向同僚,认准你的主攻方向!且有各种硬性规定如规定每月至少要奏事一次,称为“月课”如百日内无纠弹,即罢免降职或罚“辱台钱”而只要敢于奏弹,无论实否。一律有赏!明白宋朝官员为什么那么敢说话、那么不停说话了吧? 就这样,赵匡胤才基本上完成了“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大圣人朱熹语录 可这还不够。赵匡胤和赵普继续给官职来了个叠床架屋、官上加官,把转运使权力继续在暗地里分散了,最起码没监督管理权,这份权力派给了一叫“按察使”的官。于是就造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