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仁朝文人篇 (第4/7页)
。 让我们认识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伟大,让后来的大圣人朱熹都称誉: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 但这个人的生命却起源于贫寒甚至是屈辱。此时他拥有自己的姓氏才刚刚9年。在这之前,他姓朱,名说。是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朱姓富户的‘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家里有钱,可他喜欢的是读书。为求静,他主动上山在醴泉寺里寄宿,与山僧们过同样寂寥的生活,在晨钟暮鼓里苦读经书。一非常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自己身世后,一切就都变了… 他竟不是朱家的人,而是苏州范家的儿子。他父亲叫范墉。范墉先娶陈氏。后娶谢氏。他是谢氏所生,即庶出。他出生第二年,父亲就死了。谢氏母子被赶出家门,只好改嫁到山东朱家。 朱说知道了这一切。原来他身上流淌着另一个人的血液。在朱家他是拖油瓶的累赘,在范家他是被赶出家门的庶子。无论从哪方面讲,他都是个废物,毫无光荣可言。他立即收拾行李,拜别母亲,徒步到外地求学。立誓必有所成,才回来迎接母亲。为感谢继父多年的养育。也为考虑到母亲还需朱家照顾,他保留了朱说的名字。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奇就这样开始了…朱说的起点己低无可低。 1011年,朱说来到应天府。这是当时他最好的选择了,也可说是宋朝对他的恩赐。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朱说的苦读生涯就此开始。关于他的艰难,史书记载:他每天的饭只有一盆稠粥,凉了后划成4块,早晚各吃2块,再加上几根咸菜。半盂醋汁,这就是全部。然后终于有同学看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