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仁朝文人篇 (第5/7页)
去了,给他送了些美食。但过几天来看,东西原封未动。都长毛腐烂了。同学很生气,问他搞什么。朱说长揖道谢说我己习惯吃苦。一旦享用这些,就怕以后无法再坚持了。同学释然了。可深层的话却没法对人说。施舍之食如我能咽下,那当初我为何还要离开朱家? 朱说更勤奋了。用一切时间来看书。就连皇帝到亳州朝拜太清宫,路过书院,每个人都争着跑出去看。他仍看书。同学来拉他。他答“将来再见也不晚” 果然第二年,他考中了进士,在崇政殿参加殿试,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宋真宗皇帝。这时是1014年,朱说终于可回山东接回自己母亲,且为自己恢复姓氏。从此他姓范名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从一个小小的参军起步,1021年,他被调往泰州,做盐仓监官。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第一项业绩。泰州濒海,煮海造盐是个大生意。可海水每年泛滥成灾。唐代以前,这里曾有过条捍海堤堰。可五代年间早已荒废失修。进入宋朝,每年潮起潮落都大水漫城,有几次连泰州府城都被淹了。范仲淹提议要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500余里的超长海岸线上重修一条捍海长堤,护卫黄海近岸的百姓民生。 事是好事,却超级难做。与大海争利,难度不下于在内地挖运河。范仲淹先向江淮漕运请示,漕运上报朝廷。朝廷命他去做兴化县令,直接负责这项超级工程的运作。 就在1024年秋天,范仲淹率4州数万民夫来到海边围堤治堰。当年即成,数百里长堤真的筑出来了。可其间的艰难险阻谁能想象?刚开始就遇到夹雪的暴风,紧接着大海潮,不仅毁了刚筑成的堤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