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包拯登场篇 (第4/7页)
他告诉报官者:回去杀了那头牛吧,反正它也活不成了(牛没了舌头必死)牛被杀了后,又有一人来报官。根据大宋法律,私自杀牛者有罪。这时包拯问这位热心公民:你干嘛要割了那头牛的舌头,再来反告?你跟人家有那么大的仇吗?于是那人服罪… 接着包拯升官,从知县一跃变成端州知州。而在端州知州任上,他的表现除了清廉并无其他断案故事,在盛产端砚的端州当官,直到卸任,没带走任何一块。其实,他也根本不需要带走什么,因他得到了更大好处。下一站是御史台,己是一流的京官了。 让我以小人之心度包大人之腹:包拯完全摸准了中国古代儒家理论的人才鉴定标准“非孝子不忠臣”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父母孝顺,才会对君王忠诚。这一条百试百准!不过无论如何,包拯没迷恋权力地位,在乡下全心全意奉养父母。这样的人,该值得我们尊敬。所以把他升入御史台,完全是件好事,整风运动开始!第一枪就打中了皇帝心中最爱的最爱! 话有点绕。其实很简单。皇帝心中的最爱是张贵妃,张贵妃的最爱是她的伯父张尧佐。其实并不亲,一来张尧佐和张贵妃的父亲是堂兄弟非亲兄弟。二来张尧佐很薄情,真正做到了见死不救。父亲刚死时,张小姐举目无亲,唯一出路就是投奔伯父,可张尧佐拒绝。理由是他当官的地方太远,在四川,你走不到的。于是张小姐只好改行当舞女,才勉强活了下来。最后张小姐机缘巧合进了宫。如今才一步步做到了贵妃。 按说这样的长辈,基本上可无视,当做没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