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_第三百四十八集 戈壁奇石(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八集 戈壁奇石(二) (第2/4页)

当地牧民称之为“富贵石”。

    第十四是黄石燧。

    此种造型石仅赋存于阿拉善北部小亚干等地,为元古代大理岩中风化脱落的燧石团块,石色姜黄、褐黄,部分赭褐色,凝重古朴,质细而坚,击之金声。

    体态瘦、透、漏,富于曲线变化,玲珑典雅,颇具中国古典赏石的审美特征,一般块度5-20厘米,部分可独石雅赏,多数适宜制作盆景。

    第十五是千层石。

    千层石零星散布于阿拉善元古界分布区,原岩为硅质条带白云石大理岩。

    石中微透明的硅质条带与蓝灰色白云石相间排列,频繁更迭,构成细密华美的层状韵律。

    因差异风化,造就了外形参差错落,奇异俏美,千姿百态的千层石。

    偶有白色石英细脉穿插者,状似飞瀑流泉,更平添几分灵气,成为难得的景观石,其块度多在10-30厘米。

    第十六是蛋白石。

    20世纪70年代,闫总在阿拉善右旗塔木素早白垩世沉积层中曾发现层状、透镜状蛋白石,在雅干等地亦见脉状蛋白石。

    近年产自写拉特地区的蛋白石,又称“阴山雪玉”,多成团块状产出,白——青白色,质地细密,常混杂有灰黑色泥炭质,块度一般10——30厘米。

    第十七是杂石。

    阿拉善戈壁石品种繁杂,除上述16个主要亚种外,还零星见有一些不同岩性、不同美学特征的石类,闫总将它们暂统归杂石亚种。

    如玻璃玛瑙、柏枝玛瑙、黄层纹玛瑙、玛瑙珠、黑辉质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