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16节 (第10/12页)
· 虽然暗自有此侥幸之想,但张太岳心中却总是踟蹰犹豫,牵绕不去。他给京兆尹衙门发了公文,请他们严格管理各地的书坊(当然,以京兆尹的行政能力,这份公文的作用等于放屁);自己还时常绕道到西城门及京郊的旧书古董市场,设法摸清这些传单的底细。 而事实的发展果然一如预期,在官方的弹压失能之后,地下的出版市场像野火一样蔓延滋生,培育出来的文化产品越来越惊悚恐怖——什么下流猥琐的春宫小黄书只能算开胃小菜了,讨论大安勋贵宗室,乃至直接揭朱家老底的册子都被印刷了出来,泄漏的史料劲爆狂野之至,而且相当一部分直指皇权核心,牵系到了太宗靖难及英宗叫门的大量往事。敏感辛辣得能让人冷汗涔涔;连张学士都难以克当。但其中最为凶狠,最为可怕的,还是那些有关于“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小册子,效力比什么都要狂猛—— 在张学士翻到的传单中,这些阐述新式儒学的小册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迭代。一开始这些文章还相当之精深晦涩,大量的引用《尚书》、《易经》以及上古逸闻,从儒家经纶的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在两三版之后,传单的内容开始变得简易、直白,夹杂了大量世俗的口语及白话,引用的案例也由三坟五典变为了耳熟能详的简单典故,甚至有《三国》、《水浒》乃至《凡人修仙》的内容…… 要是在正统学术领域,这种夹七夹八的搞法简直是粗鄙之至,贻笑大方,足以被正经的儒生轻易开除儒学籍;但在足够敏锐的政治人物看来,这却恰恰是传播者在有意地放下身段,试图扩大影响力,绕开古板的士人阶层,将新式的学说直接扩散到街头巷尾。 辩经伦理还只是学术上的争论,直接将要命的理论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