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二) (第1/9页)

    五.《周易》原创文本的结构形式

    2.春秋时期流行的“卦书”的结构内容以及产生的时代

    由《左传》里的筮例已知,春秋时期还流行着不同于春秋《周易》文本的“卦书”。那么,这种“卦书”是个什么样的结构与内容呢?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从《左传》一书及出土资料考证,在春秋时期还同《周易》里的六十四名称及符号相同,而编撰成八卦占筮的卦书。我们再把《左传》里记载的属于八卦卦书卜筮的两则筮例抄录如下:

    ①《左传·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②《左传·成公十六年》:“晋楚遇于鄢陵......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戚,射其元王中厥目。’国戚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左传》记载的这两则筮例,其称法与《左传》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称法不同。以《周易》筮之的称法是“以《周易》筮之,遇某之某曰”,或“筮之,遇某之某曰”,唯这两筮例出现的称法是“其卦遇某曰”。而从这两筮例所出现的内容看,是只有“卦名”与“卦辞”,却没有“繇辞”的卦书。这可是关乎着《周易》原创文本结构形式的重要信息。有这两筮例所反映的卦书,也正与《周礼·春官》里说的“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