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九) (第2/6页)
人同宿的诗。从其‘衮衣绣裳’可以看出,她的恋人乃是贵族而女子的身份不大清楚。”(《诗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也有学者还认为“《东山》、《破斧》二诗,产生的时代相对较晚。《东山》为一东征军士思归之作。阎若璩《四书释地》云:‘费县西北蒙山,在鲁四境之东,一曰东山。’徐中舒《豳风说》以大量证据证明‘东山即蒙山,为鲁人屡代对东方用兵之重镇’,诗歌所言东征之事,与周公东征无关。诗中‘仓庚于飞,其鸣喈喈’为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诗歌习用的套语结构,‘之子于归’亦均见于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的作品。‘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则与西周中期以后礼仪日趋繁琐的状况相合。《破斧》虽有‘周公东征,四国是皇’等语,以周公东征史事为内容,但其用语反映了西周后期时代的特点,如‘亦孔之□’句,习见于厉、宣时代的作品,其辞亦以追美的口吻写成,应为周公后人追述、赞美周公之辞。由此而言,《东山》与《破斧》,应是西周后期鲁人的作品。《伐柯》、《九罭》、《狼跋》三诗,时代较《东山》、《破斧》二诗更晚,产生于春秋以后。此不详论。”(《东周初年《国风》编辑状况概述马银琴《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既然认为《豳风》里的《东山》与《破斧》应是西周后期鲁人的作品。那么,《伐柯》、《九罭》、《狼跋》三诗也不会晚于春秋以后。因为《诗》被公认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所以,说《伐柯》、《九罭》、《狼跋》三诗晚于春秋以后产生是不能成立的。《九罭》一诗应早于《鸿雁》一诗是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