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二) (第1/4页)

    上卷《周易》导说

    第二篇《周易》产生说

    二.后封建时期至今天人们对《周易》一书产生的说法

    1.两汉时期对《周易》产生的说法

    两汉时期,对《周易》产生的说法又有了新的内容发展。西汉孔安国作《尚书·序》里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这里对“八卦”的说法,与《系辞传》里的说法相同。其《序》里又说:“"八卦"之说,谓之"八索"……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孔安国西汉人,孔子后裔,司马迁从孔安国问故。孔安国以治《尚书》为武帝博士。孔安国作《尚书·序》里并没有出现《周易》一词,而出现的是《易》,这《易》显然是指《周易》一书了。但《尚书·序》里并没有说《易》产生于何时?又是谁创作的?只是言“八卦”的产生与《系辞传》里的说法同。虽然孔安国没有说《周易》产生于何时及何人创作,但有《尚书·序》文来看,孔安国还是能分得清“八索”与《易》的不同。才说出先君孔子赞《易》道以黜"八索"的话。历史上孔子确实是阐述《易》(《周易》)的义理之学,而排斥把《易》当“八卦”筮术看待。虽然孔安国也认为伏羲始画八卦,但还没有妄说《易》(《周易》)与“十翼”是文王与孔子创作的说法。

    司马迁所作的《史记》里对《周易》的产生,已有明确的说法了。《史记太史公自序》里云:“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