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四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四十三) (第2/9页)

考》是李镜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写的,事过三十年,李对《周易》一书性质的认识并没有改变,此篇文章里说:“在这里,我证明了两点:(一)卦、爻辞是筮占的筮辞,《周易》是卜筮之书;(二)卦、爻辞中与甲骨卜辞相同的,为一次的筮辞;其繁复异于卜辞的,为两次以上的筮辞的并合。”(《周易探源》中华书局李镜池著1978年版第73页)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哲学界里对《周易》哲学研究上出现一场讨论。李镜池先生也有一篇《关于“周易”的性质和它的哲学思想》,这篇文章中说:“《周易》分“经”和“传”两部分,内容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经”是占筮书,卦,爻辞(经文筮辞也叫辞),反映了周早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生活状况,正如甲骨卜辞一样,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了好些珍贵的历史材料……很清楚《易传》是哲学书。

    我们这样把《周易》的“经”“传”性质划分开来,说《易经》占筮书,并不是说《易经》没有哲学思想。”(《周易探源》中华书局李镜池著1978年版第154页)

    “由于编者整理,加工,总结经验,所以它虽然是一部占筮书,而其中就有哲学思想。虽则这里面的哲学思想,或有或无,或显或隐,我们不便过事推求,更不必强加附会,但肯定它是有的。最显明的一例是《泰》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这是从物理变化,生活经验得出来的至理名言,具有对立转化的辩证意义。”(《周易探源》中华书局李镜池著1978年版第155页)

    这就是李镜池先生认为《周易》既是筮卜一书,又含有哲学思想的悖论。这种对《周易》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