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一) (第1/6页)
上卷《周易》导说 第一篇《周易》文本说 古往今来,学《周易》,讲《周易》的人很多。单就围绕着今本《周易》著书立说的,可以说已是成千上万。但谁会又曾想到,两千多年来围绕着今本《周易》煞有介事的著书立说,所形成了浩如烟海的“易学”书籍,原来却是个张冠李戴,与《周易》是个风马牛不相及。留传于后封建社会里(秦至清朝),至今天,人们所见,所读的《周易》,原是被阉割了的《周易》,是被史巫阉割成“六·九”卦爻卜筮形式的《周易》,已不是原创的《周易》。这个惊天秘密,终于等到21世纪里才被捅破。也终于把巫史罩在《周易》身上的巫术外衣脱去,得见《周易》的真面目。也终于把沉冤千古的《周易》于昭雪,使天下人得见《周易》哲学的光辉。 一.今本《周易》的认识 1.当今人们对今本《周易》认识上的混乱现象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农耕文化。这是为国人津津乐道的民族骄傲,而一部《周易》又是中华古代农耕文明的结晶,又被当今称为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真乃是从古到今,流淌不息。如同华夏民族的血脉那样,流淌在每个华夏子孙的血液中。一部《周易》说了几千年,一部《周易》犹如民族的史诗那般,吟唱了几千年。由一部《周易》而产生的“易学”,贯穿了中国古代(后封建时代)文化的价值核心。一部《周易》堪称是古代中华民族文化脊梁。整个古代华夏民族文化就是搭载在这个文化脊梁上,全有这个文化脊梁所托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