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三) (第1/5页)

    而西汉刘向也是一个想依天命神学思想试图框正王权政治走向的人物。

    刘向本是汉皇家本族,《汉书·楚元王传》里有刘向传。刘向既是皇族,又是元帝、成帝时的重臣,并多次上“封事”,在所上的封事(密封的奏章)里,有不少引术《周易》文来阐明所陈事理,如同引述《诗》、《书》那样一同看待《周易》。

    如在一篇上给元帝的封事里,引用《周易》里的句子:

    “故《易》有“否”、“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道消,则政日乱,故为“否”。“否”者,闭而乱者,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道消,则政日治,故为“泰”。泰者,通而治也。《诗》又云:‘雨雪驩驩,见蚬聿消,与《易》同义。”

    “《诗》云:‘我心匪后,不可信也;言守善笃也’。《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汉也。”

    “忠于为国,无邪心也。故贤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易》曰:‘拔茅茹的其汇,征吉’。”(《汉书·楚元王传》)

    这以上里的“《易》曰”均出自《周易》,非出自《易传》。看来刘向对《周易》一书的义理领会和运用是非常的闲熟。而在后来给成帝所上的封事里,也出现了几处“《易》曰”,但均出自《易传》。

    “臣闻《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