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四) (第2/9页)

称“儒门易”时期。

    虽高怀民称谓上与众不同,但其意与汉说(即“人更三圣,时历三古”)是基本相同的。高同样认为《周易》是文王作的一部筮术易而已。

    朱伯崑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一书里这样说:“因为经现代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发现卦爻辞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其下限没有晚于西周初期的,这表明卦爻辞在西周初期或前期即已作成。”该书里又说:“《易经》卦爻辞的来源非常复杂,后来被人编篡在一起,编者并不是周文王或者周公等,而可能是西周时期一个或者一些卜史。卜史在周代是负责占筮的官吏。”(《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涤6页第60页)

    《易学基础教程》里不称《周易》,而是称谓“《易经》卦爻辞”。所认为的“《易经》卦爻辞”不是文王、周公创作,认为可能是西周卜史所为。但认为“卦爻辞”在西周初期或前期即已作成。

    《易学基础教程》对“卦爻辞”产生的说法还是传统上的“殷周之际”的说法。只是对作者变了个说法。

    2009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来自台湾的一位教授,讲《易经的奥秘》,同样认为伏羲氏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十翼”。这是“人更三圣,时历三古”说法的忠实继承者。

    看来主流话语,还是传统上的说法。无论认为《周易》(虽然一些人错称为《易经》或“卦爻辞”)一书是殷周之际产生的,或是认为文王、周公之作,或是认为史巫之为。但总的是认为西周初期产生的,至于是文王、周公,或是史巫个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